阿里地区行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阿里地区“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阿里地区行政公署 365足球比分_世界杯365网站打不开_365bet亚洲投注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规划计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 正文
        • 索引号:dqxsb/2018-00006
        • 发文字号:阿行办发〔2018〕69号
        • 发文机构:地区行署办公室
        • 名 称:阿里地区行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阿里地区“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 公文种类 :信息产业(含电信)
        • 发布日期:2018-05-29 16:42

        阿里地区行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阿里地区“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05-29 16:42 浏览次数:

         

        各县人民政府,行署各局、委、办、处:

        《阿里地区“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已经行署2018年4月23日第5次专员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阿里地区行署办公室       

        2018年5月29日     



         

        阿里地区“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

         

        第一章 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长治久安的攻坚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是地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电子信息行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行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为保障“十”时期地区信息化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全面分析地区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式,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和引领各部门业务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根据365足球比分_世界杯365网站打不开_365bet亚洲投注“十”信息化发展和电子政务发展的有关要求,结合地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1.1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在365足球比分_世界杯365网站打不开_365bet亚洲投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和关心支持下,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地区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长足进展。是全地区信息化建设最好的时期之一,为“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信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综合通信能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期间,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基本建成覆盖全地区,有线、无线及卫星多种传输途径相结合的先进适用的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所有城区、县城、乡镇和行政村以及大部分国道、省道和重要交通干线及旅游景点。截止目前,地区共有移动电话客户123598户,普及率达100%;固定电话19372户,普及率达16.99%,行政村手机信号覆盖率为100%;互联网用户52192户,普及率达45.78%,全地区20M以上宽带接入用户27024户,占比达51.78%。建制村通宽带率达18.26%,乡镇通光缆率达100%,3G网络乡镇覆盖率达100%,3G普及率达100%,4G普及率达63.9%。

        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对信息化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信息化工作更加重视,信息化建设需求更加强烈,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基础建设规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村级以上的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县级城域网管道总长到达65公里以上,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乡镇级以上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各级网络带宽普遍达到4Mb以上,计算、存储等设备资源数量和服务能力都有较大增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信息化应用建设进一步深化。全地区已建立了无纸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系统安装7套。乡级视频会议系统37套,县、乡、村级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共有68个,且全部正常运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有84个。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初步形成了上下互动、横向互通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了业务,提高了效率。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巩固。加强了对网络、应用、服务器、终端等的日常维护,开展了以防攻击、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病毒防护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基本保障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信息化机构及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已有部分行政部门信息化机构纳入了行政编制,部分单位信息化机构已经延伸到县一级。全地区系统专职信息化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不断增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二、社会领域信息化初见成效,对公众服务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教育信息化取得进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电视“班班通”项目、“数字校园”试点建设取得成效,部分中学和小学建设有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社会保障信息化进展顺利。地区本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建成,已延伸到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实现了参保人刷卡就医、买药。全地区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实现数据大集中,覆盖地县两级,基本实现了参保登记、基本金征收、个人账户管理、基金支付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公共安全信息成效显着。初步构建了多层构架体系的数据中心,基本开通了语音、数据通信。初步建设了情报综合应用平台、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移动业务接入系统、政法应急指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业务系统,为建设“平安阿里”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服务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地区内企业开始重视电子商务应用。交通、物流信息化开始起步,交通应急通信工程及公路监控、运政管理等业务系统投入应用等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始发挥作用。金融信息化成效突出,网络银行、电子支付等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生产生活。

        三、国民经济信息化稳步推进,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乡级视频会议系统37套,乡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共有6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有84个。根据本村农牧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通过互联网浏览区内和区外重要涉农网站,查询并下载与本村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农牧业、科技、市场、文化和医疗、气象等方面的信息。深入农村和农户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收集信息、整理、编写并上传农村产、销、供、求等信息服务,丰富了服务方式,延伸了服务空间,增强了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能力,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向农村基层和广大农牧民提供了大量农牧业科技、市场和农村生活服务等信息。

        服务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部分企业开始重视电子商务应用,民族手工业企业借助第三方平台开拓区内外市场。阿里旅游信息网,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开始运行,对加强旅游行业的管理,改善旅游服务起到积极作用。交通物流信息化开始运行,交通应急通信工程及公路监控。金融信息化成效突出,银行、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实现与国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网络银行、电子支付、微信支付等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生产生活。

        四、党政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强、一批重要业务系统相续建成并发挥效益

        全地区党政部门信息化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由于机关业务的需求,几年来,地区党政机关都购置了计算机、打印机等基本的办公自动化设备,计算机网络建设领先的单位业务处理工作基本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稳步推进,全地区部分单位建有信息资源库,科技、人口计生、农业等领域信息资源建设日益发挥效益,视频会议、电子邮件、办公自动化、电子公文传输在各级党政部门的应用步伐不断加快,但仍处于各部门分散推进阶段,部门间发展不均衡,亟待加强统筹协调和加大投入建设力度。

        五、信息化管理体制基本确立,信息化发展环境初步形成

        成立了地区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地区信息化工作,统筹协调推进全地区信息化建设。

        1.2 主要问题与困难

        “十三五”期间地区信息化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必须充分认识、积极应对、妥善解决。问题与困难的主要表现在:

        信息化认识不足。尽管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但有的政府部门和企业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一是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现象在具体的工作中还比较普遍存在,未建立或指定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信息化工作;二是规章制度、标准体系有待健全,工作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三是干部群众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比较薄弱,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普遍偏低,基层农牧民群众的藏语听说阅读写作和汉语读写能力还比较薄弱。四是支撑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需要加强。

        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一定投资又存在一定风险。目前地区各级政府受财力影响投入引导资金有限,拿出大笔资金投入有一定的困难,信息化资金投入的缺口较大。

        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基础设施有待优化升级,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产业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本地化软件业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区域、城乡信息化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等现象较为突出。

        信息化在各行业领域普及率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不高,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数量不多,面向工业化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较为薄弱,企业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仅局限在信息查询和企业形象的宣传与推广,未进行网上交易,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任务相当艰巨。二是个别部门对外电子政务的应用和数据共享未能展开,对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功能较少,尤其是网上在线办事未能展开。三是农村信息亟待提高,地区农村信息化相对滞后,各类信息在农牧民中的普及率和利用率不高。

        信息人才资源缺乏。信息人才资源缺乏,尤其是信息管理人才、技术带头人以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支撑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面对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专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总量和结构不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特别是高级信息产品、软件技术研发和信息化推进领军人才缺乏,信息化理论研究和战略规划队伍缺失,难以有效支撑地区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地区一些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司和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信息安全工作还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普遍形成“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的意识。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实施部署不足,管理制度和运行体制不够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准备不足,缺乏相应的对策和保障体系,信息系统整体防护能力低。

        以上这些问题导致地区信息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在“十三五”工作中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2.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阿里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地区信息化水平,有力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阿里长治久安、更好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2基本原则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巩固树立信息化建设一盘棋的思想,坚持地区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立足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信息化建设全局,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领域各行业信息化建设,防止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建设管理体制,完善协调机制,密切部门协作,促进跨领域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二、基础优先,资源共享。优先建设电子政务网络传输平台、资源交换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基础性工程,为各部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打下坚实基础。在尊重部门差异和特点的基础上,业务相关或相近领域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抓好体制机制、法规政策、技术支撑、专业人才、教育培训等基础性工作,为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惠及全民,保障安全。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覆盖广泛、传输迅速的特点,建立完善覆盖全地区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开发藏汉双语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资源,将农牧区急需的信息服务送到千家万户,让各族群众共享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好处。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不断提高基础网络与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切实加强党政部门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有效维护网络信息内容安全。

        2.3发展目标

        网络基础设施。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建成广泛覆盖、先进适用的基础信息网络体系,力争实现村村能上网、100%以上自然村通信信号覆盖、4G网络全面覆盖所有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互联网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0%、全地区县级及以上的单位100%接入全区统一的电子政务传输网络,100%部署办公自动化系统,100%的中小学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

        产业和技术创新。实现地区各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跨部门层级共享共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体系基本建成,面向企业和群众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深化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培育和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实现全地区100%行政村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

        信息化应用效益。把狮泉河镇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落实智慧城市应用标准体系。推进互联网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领域深度应用。创新公共服务,推进教育、科研、健康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网络扶贫等领域的信息惠民体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监测信息化工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构建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信息化全面发展。深化“互联网+”行动,交通、能源、医疗、教育、旅游等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实现飞跃,提升信息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扩大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培养移动终端使用习惯,推进移动电子政务和惠民服务试点工作。

        信息化发展环境。优化信息化发展政策环境,推动国家政策落实,出台相关指导意见、行动纲要、实施细则,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力打击,网络空间持续清朗。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涉密信息分级保护制度。逐步推进网信领域军民融合。

        公民信息素养。重视信息化人力资源储备,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发展的环境。积极推进信息化区域交流合作,鼓励引进区外优秀人才团队。

        第三章 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3.1 推动创新,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1.拓展网络经济空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信息技术与交通、能源、医疗、旅游等行业结合,培育发展新功能。

        2.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扶持本土信息领军企业,完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3.统筹7县的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和区域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强化各县之间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3.2绿色生产,推动共建共享

        1.发展绿色生产模式。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接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能源消耗清洁化、废物回收网络化。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在信息通信行业的应用,加快推进数据中心、基站等高耗能设施的绿色节能改造。

        2.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支持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大力推进广大农牧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覆盖,重点围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构筑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信息服务体系,构建面向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互联网服务能力。利用互联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服务内容,普及农业科技、文化、商务、交通、医疗、教育等信息化应用,推进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数字走廊”建设。

        3.3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宽带融合信息网络

        负责单位:地区工信局、地区发改委、地区网信办、地区财政局、地区广电局、地区通管局、地区科技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塔公司

        统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全地区通信管线、基站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优化各类城域网络,提高语音、视频、数据等多业务综合承载能力,积极开展频谱资源共享试点,实现频谱资源高效利用,提升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优化基础接入网建设模式,提高接入网共建共享水平。建设和完善干线传输网和相关城域网,建设和改造相关光缆网和传输系统,提升网络容量,优化相关基础设施。提高基础传输网络的安全性。

        1.提升网络能力,实施“移动广覆盖”工程,加快农牧区基层网络覆盖,因地制宜采用2G、3G、4G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多种方式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宽度和广度。重点推进4G建设和城镇光纤入户,农村通信由行政村向自然村拓展。行政村通光缆达98%以上。实施“宽带农村”工程,进一步推进宽带提速降费,加快边远地区及贫困地区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卫星通信和卫星宽带网络建设,努力消除通信盲区。

        2.推进狮泉河与新疆方向(219国道)沿线基站、光缆(传输)建设,与军队通过置换方式,提高基础通信的充分应用和资源共享水平。

        3.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宽带接入网络,改善地区互联网使用环境,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开拓内容服务、增值服务市场,推动宽带互联网的升级改造。深化政务、教育、医疗、就业、社保、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宽带网络建设和应用。

        4.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升级。加快IPv6在LTE网络中部署和应用,积极引导商业网站、政府及公共事业单位网站使用IPv6通道,逐步分流IPv4网络流量。通过示范项目等多种措施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贴近用户部署应用设施,进一步加大CDN(内容分发网络)等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推动优化网站设计,增加接入宽带扩容服务能力。

        5.适时启动5G业务试点。着眼5G技术和业务长期发展需求,统筹优化5G频谱资源配置,加强无线电频谱管理。适时启动5G商用,支持企业发展面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5G创新应用,积极拓展5G业务应用领域。

        3.4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负责单位:各县人民政府、地(中、区)直各单位

        1.统筹发展电子政务。建立全地区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在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网络基础上,配合365足球比分_世界杯365网站打不开_365bet亚洲投注要求做好电子政务(二期)工程,基于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建好内网,扩展外网,整合优化已有业务专网,构建完整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推进区、地(市)、县(区)三级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专网业务向国家电子政务网络迁移,确需保留的部门专网根据业务需要实现与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互联互通。推进全地区电子公文交换、电子文件归档和数字档案管理,实现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2.推进信息化资源的普及和应用。有选择性地选两个县和地直部门5家单位进行信息化应用试点,实行网上办事大厅,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投资项目网上审批、社会事务网上办理、公共决策网上互动、政府效能网上监察。结合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建立部门并联审批和各级政府联动办事的信息化应用试点工作。同时以措勤县为试点,在该县现有的条件基础上,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实现牧民群众网购、网售,推销当地特色产品,带动经济发展。

        3.加快建设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根据国家政务信息共享管理要求,尽快推进全区政务信息共享目录编制工作,有序建设全区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4.建设全地区一体化的政务信息服务平台,推进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政务服务平台,形成“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信息体系。

        5.建设全地区一体化的政务信息服务平台,推进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政务服务平台,形成“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信息体系。

        3.5推进光纤入户和无线城市群建设

        负责单位:地区工信局、地区发改委、地区网信办、地区财政局、地区广电局、地区通管局

        1.加快城市光纤入户,推动电信运营商加大资源投入,提升骨干网传输和交换能力,加快光纤宽带接入网络建设进程,全面提升宽带接入能力,重点推进政府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公共文化场馆、宾馆酒店等单位和场所的光纤宽带接入。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推动农村宽带入乡进村,力争实现90个行政村通光缆,光缆通过率达64%。统筹推进4G、无线局域网(WLAN,包括WiFi等)、新一代移动通信(LTE等)无线宽带网络发展。扩大WLAN在重要区域和公共场所的覆盖面,提高热点地区大流量移动数据业务承载能力。

        2.提升TP-LTE网络提升传输接入工程,城区站点,县城站点,推动GSM网络提升传输接入工程,建设国道站点、省道站点、行政村站点的配套传输。建设神山至马攸桥二干补纤工程,左左乡至革吉段二干光纤176KM。建设阿里地区城域补纤工程光缆和家庭宽带接入工程,家庭接入工程规划完成40个小区的宽带接入,共3000户,新增传输设备1000套。建设LTE基站补盲工程,完善国道站点、景区站点等。

        3.加强农牧区基层学校光纤建设,实施“宽带西藏”工程,强化普遍服务,深入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推进未通宽带建制村光纤建设,对已通宽带但接入能力低于12Mbps的建制村宽带进行光纤升级改造,进一步推动宽带提速降费。

        3.6推进现代信息化服务建设工程,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负责单位:地区网信办、地区商务局、地区工信局、地区发改委、行署法制办、地区公安处、地区财政局、地区教体局、地区民政局、地区人社局、地区卫计委、地区住建局、地区民宗局、地区司法处、地区交通运输局、地区编译局、地区科技局、地区安监局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全地区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完善信息化法律框架,统筹信息化立法需求,建立完善的全地区信息化法律法规体系及配套标准。加强智库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化领域专家咨询制度。完善考核评估,向社会公开发布各部门信息化考核评估情况,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问责制度。

        2.开展信息化人才队伍培训和考核工作,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方式,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推广信息化订单式人才培养。

        3.推进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工程、教育宽带网络“校校通”、“班班通”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校园建设,推动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在线学习和教育管理的智慧化应用服务,加快发展远程教育,推动教育模式改革。

        4.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拓展民生服务渠道,创新民生服务供给模式,加快推进社保一卡通、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建立人口全覆盖、全天候受理、公共普惠的民生公共服务系统。

        5.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推进“互联网+公共图书馆”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地区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全地区公共图书馆书目信息、用户动态信息的共享和更新,到2020年,全面建成“互联网+公共图书馆”,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先进网络文化信息服务体系。

        6.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将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城乡规划统筹考虑、一体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在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相关规划中的比重,强化信息化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

        7.推进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推进藏文软件在手机等平台的应用,推行藏语音播报功能,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项目。加快先进网络文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特色民族文化传承,开发阿里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积极利用数字出版、数字动漫、手机媒体等数字内容,对党的惠民政策、农牧业实用技术、旅游资源、藏文典籍、传统文化等以点播方式播放。

        8.推进信息产业体系发展工程。健全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依据国家信息化产业相关政策,结合阿里地区实际情况,编制出台信息化发展相关制度以及管理办法,规范、指导阿里信息产业发展。完善信息产业链发展,加快引进国内先进信息化企业,培养壮大本地信息化企业。

        9.组织实施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行动。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小城镇走智慧型发展路子,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打造智慧高效的城市治理,推进城际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加快建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建立安全可靠的运行体系,建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工作机制,建立并落实重大网络安全事件责任追究制度。

        3.7 建立统一开放的大数据体系

        负责单位:地区工信局、地区发改委、地区网信办、地区国安局、地区科技局、地区公安处、地区人社局、地区国土局、地区文化局、地区工商局、地区质监局、地区安监局、行署法制办、地区统计局

          1.阿里地区基础数据资源建设。全面建成地区人口、法人、空间信息、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宏观经济、金融、信用、文化、统计、科技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全地区关键数据资源目录,构建安全高效的区域数据资源体系,统筹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建设工作,整合现有政务信息资源,集中构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数据服务平台和信息惠民服务平台,提高政府精准管理能力。

        2.推进大数据与产业协同发展。推动数据资源应用,完善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应用机制,稳步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深化大数据在生产制造、经验管理、售后服务等各环节创新应用,支持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数据资源应用。

        3.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实施大数据安全保障功能,对数据资源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和开放等环节加强安全保护。出台党政机关和重点行业采购使用云计算服务、大数据相关规定,切实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密码、个人隐私等信息的保护,严厉打击非法获取、出售、提供、购买、收受、交换数据等行为。

          4.西藏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配合365足球比分_世界杯365网站打不开_365bet亚洲投注工信厅建立全区大数据采集规范,建设全区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推动大数据在城乡建设管理、社会治理、社会转型、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服务科学决策。

        3.8构筑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体系

        1.智能交通。推进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实施“互联网+”的新型交通模式,通过无线视频监控平台和GPS定位功能对车辆状态和路线进行实时监控。通过高清摄像头以及电子警察对车辆进行管理和快速处置。

        负责单位:地区工信局、地区发改委、地区网信办、地区交通运输局、地区科技局、地区公安处、地区安监局

        2.智能农牧业。推进农牧业信息化,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数字农牧业建设,选择地区农业示范园、农牧区人工草场、温室大棚等进行试点,通过智能技术,对农产品实行监测,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推进滴灌、监控等技术。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信息化技术处理,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推进数字农牧业建设,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改造流通方式、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

        负责单位:地区工信局、地区发改委、地区农牧局、地区水利局、地区商务局、地区质监局、地区统计局

        3.发展电子商务。培育本土电子商务平台,支持移动电商、社区电商、农村电商和跨境电商等新型电商模式发展。推进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电子商务要素配套服务产业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人才和信息、技术、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大力推进“互联网+流通”,加强智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垂直类、专业类、行业类电子商务。

        负责单位:地区商务局、地区工信局、地区发改委、地区网信办、地区农牧局、地区交通运输局、地区质监局、地区统计局、地区教体局、地区卫计委

        4.培育发展新兴业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信息化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带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模式变革。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扶和众筹,为中小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以开放、便捷、节约、绿色为特征的分享经济。

        负责单位:地区网信办、地区商务局、地区工信局、地区发改委、地区旅发委、地区农牧局、地区交通运输局、地区商务局

        5.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推进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促进“互联网+”技术与供应链金融深度融合,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在藏兴业,促进信息消费。积极筹划数字版权公共服务体验,促进数字内容产业健康发展。

        负责单位:地区网信办、地区商务局、地区工信局、地区发改委、地区旅发委、地区农牧局、地区交通运输局、地区商务局

        6.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制造业“双创”及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等服务平台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工业互联网研究应用,制定工业互联网总体发展框架,组织实施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负责单位:地区工信局、地区发改委、地区网信办、地区国安局、地区科技局、地区公安处、地区人社局、地区国土局、地区文化局、地区工商局、地区质监局、地区安监局、行署法制办、地区统计局

        7.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出台相关旅游景区建设支持政策,编制智慧旅游景区规划,开展智慧旅游景区试点,提升智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构建综合管理平台,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景区地理信息系统、景区门户网站、电子门禁系统以及相关配套系统,实现景区资源监测、运营管理、游客服务、产业整合等功能,达到智能管理旅游景区的目的。构建智慧景区综合服务平台,依托景区智能管理平台及旅游中心提供的各类信息数据,通过智能终端设备、景区LED屏、导游机及北斗设备,为游客提供实时、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和救援服务。

        负责单位:地区旅发委、地区工信局、地区发改委、地区网信办、地区财政局、地区科技局

        8.组织实施美丽西藏建设信息化行动,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加强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和监管,创新区域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大力发展绿色智慧产业。

        负责单位:地区环保局、地区工信局、行署法制办、地区发改委、地区公安处

        3.9打造网信军民融合发展体系

        负责单位:地区网信办、地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地区工信局、地区发改委、地区公安处、行署法制办

        1.加速推进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打通军民需求对接、信息交互、技术转化等融合链路,推动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在军民两大体系之间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共用,构建覆盖网络空间联防联保、信息基础设施合建共用,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网信技术协同创新、网信产业一体发展、网信人才共育共用等融合发展体系。

        2.加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依托军地双方构建通信网络,实现“军网”与电子政务网的“两网”并用。建立国防动员大数据中心。实现动员潜力数据收集、传输、存储、综合利用的一体化和高效化。提升人民防空信息保障能力。

        3.10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

        负责单位:地区网信办、地委宣传部、地区工信局、地区文化局、地区公安处、地区民政局、地区广电局、地区通管局、地区国安局

        1.加强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域名、IP地址、网站等基础资源和网络互动平台真实身份信息注册登记工作。建设网络可信体系,探索建立全地区网络化证照服务体系,推进网络身份可溯源和信息保护工作。

        2.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组织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进“正能量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全面推进依法办网,加强对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网络传播平台的管理。健全网络与信息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执法联动机制。

        3.创新网络社会治理。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的引导,促进互联网企业健康发展。健全网络社会组织管理,规范和引导网络社团发展,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网络治理,促进互联网行业自律自治,开展打击网络谣言、网络敲诈、网络诈骗、网络洗钱、网络色情、网络反恐等专项活动。

        4推进实施“网络文明建设工程”,开展网上“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建设一批网络文明示范基地,引导人们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开展网络公益活动。推动各类网站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义务献血等公益活动,吸引网民广泛参与。开展网络文化活动,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的网络文化作品,制作适合互联网和移动端新兴媒体传播的文化精品佳作。

        5.深度参与区域间网络空间治理,深度参与区域间互联网治理规则和技术标准注定。健全网络社会组织管理,规范和引导网络社团发展,推进网络诚信建设制度化和互联网领域信用建设,畅通公众参与与网络治理渠道。实施网络社会组织走出去战略,建立打击网络犯罪跨区域合作机制,共同防范和反对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商业窃密、黑客攻击、恐怖犯罪等活动。

        3.11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建设

        负责单位:地区网信办、地区公安处、地区工信局、地区科技局、地区财政局、地区教体局、地区通管局、地区国安局

        1.加强信息安全机制建设。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工作机制。推动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健全信息安全认证认可体系,强化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提高信息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2.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安全保障。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建设政务信息安全监管平台,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能力,完善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安全管理,落实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推进党政机关互联网集中统一接入。拓展电子交叉认证平台的应用和覆盖范围,推动国产密码、电子签名在金融、电力、电信等重点领域的应用。

        3.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增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基础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大无线电安全管理和重要信息系统无线电频率保障力度。加强对互联网网站、地址、域名、信息内容和接入服务单位的管理,规范互联网服务市场秩序。强化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保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安全,强化企业、机构在网络经济活动中保护用户数据和国家基础数据的责任。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完善网络信用体系,加强网络舆情研判,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倡导行业自律,发挥网民和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

        第四章 保障措施

        4.1 健全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

        在地区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主管部门对全地区信息化事项的决策统筹协调职能,促进地县乡之间、各部门之间信息化工作的协同配合。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需要,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借鉴区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完善信息化发展的领导机构,建立首席信息主管体制,明确职责任务,确保信息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进一步加强全地区各级信息化推进机构的组织建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信息化综合管理体制。

        4.2建立完善信息化政策体系,创造信息化良好发展环境

        不断加大信息化政策法规制定执行力度,认真落实“十二五”期间地区信息化各项政策规定,加强“十三五”新形势下信息化政策体系和标准规范研究,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化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采用国家电子政务相关标准、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的标准规范,建立符合地区要求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规范,建立完善资源共享政策,构建合理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4.3加强信息化专业力量建设,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加快建设地区统一的信息资源中心。加强国家计算机应急处理协调中心、重要涉密信息系统安全评测中心西藏分中心协调,加快建设地区信息系统安全评测与检查中心、地区数字认证中心,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工作提供技术保障。积极引进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地区信息化建设,各级党政部门在申报干部援藏计划中,要重点考虑信息技术专业干部的需求。将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地区人才工作总体布局。培育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和支持信息化建设。

        4.4 加强信息化教育培训和宣传普及,提高干部群众信息能力

        在全地区中小学广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建立完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从小培养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在地区党校、行政学校开设电子政务和信息安全课程,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政府公务员的信息化教育。定期组织面向全地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各级党政机关要结合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实施,开展工作人员岗位培训。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基层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积极开展针对基层群众的信息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普及信息基本知识,宣传报道信息化成功应用案例,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激发全社会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