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tjj/2019-00003
- 发文字号:
- 发文机构:地区统计局
- 名 称:阿里地区201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承压”
- 公文种类 :统计
- 发布日期:2019-08-08 17:48
阿里地区201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承压”
发布时间:2019-08-08 17:48 浏览次数:
【提纲】
一、经济运行特点
1.阿里地区生产总值22.02亿元,同比增长8.8%。
2.农牧业总产值达到1.67亿元,同比增长5.3%。
3.工业增加值完成8300万元,同比下降10%。
4.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9.6%,处于全区中位,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86.6%,增速为全区第一。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737.1万元,同比增长7.8%;居全区第二。
6.接待国内外旅游游客278691人次,同比增长16.05%;实现旅游总收入42993.31万元,同比增长42.63%。
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24万元,同比增长2.4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50155万元,同比增长3.2%。
8.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8.98亿元,同比增长3.3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1.65亿元,同比增长15.6%。
9.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3。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10元,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85元,同比增长12.3%。
11.地区新增就业12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560人,实现创收1619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经济下行压力大,经济不利因素多
(二)投资增速持续放缓,经济拉动能力减弱
(三)工业企业增长萎靡,缺乏新的增长点
三、对策建议
(一)建设阿里特色产业,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二)加大项目储备力度,提升投资拉动能力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在地委、行署的坚强带领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投资消费多点发力,改革创新协同推进,阿里地区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承压”的良好发展态势,
上半年,阿里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稳中趋缓。实现生产总值22.02亿元,同比增长8.8%(不变价,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5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32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比重为5.3:29.7:65,凸显第一产业发展传统薄弱,第二产业增长放缓,服务业成为阿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一、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上半年,阿里地区无重大自然灾害,整个农牧业形势良好。全地区全面实施农牧业提质增效战略,落实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高原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和绒山羊产业带建设、提升和推广,促进特色农牧业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上半年,阿里地区农牧业总产值达16736.09万元,同比增长5.3%。实现农牧业增加值11638万元,同比增长4.1%。
农业方面:上半年,阿里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9487.01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551.7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25公顷,其中;蔬菜播种面积为163公顷,油菜播种面积为62公顷。青饲料播种面积7710.31公顷。粮经饲播种比为16.36:2.38:81.26。
畜牧业方面:期末牲畜存栏头数为256.4万头(只、匹),同比增长2.1%。牲畜出栏数93828头(只、匹),牲畜出栏率为4.7%,成畜死亡率2.58%,幼畜存活率84.3%。
农牧产品产量方面:上半年,肉产量达到1960吨,同比增长7%。奶产量达到2921吨,同比增长7.4%,蔬菜产量714.37吨。
(二)工业结构有所调整,产值增速有所放缓。
上半年,阿里地区工业增加值完成8300万元,同比下降10%,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79万元,占比27%;规下工业增加值完成6021万元,占比73%。在工业产品产量中,地区发电量4606.83万千瓦时,同比下降5%;其中国网电力发电量为3134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3.39%,自来水生产149.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47%;预制砖厂产量7500吨,同比增长25%;民族服装加工业产量759件,同比增长7.05%;藏香生产0.36吨,同比下降25%。
(三)投资增势降幅较大,民间投资增势强劲。
1-6月份,阿里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同比下降29.6%,增速排全区第四。其中:500-5000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5.6%,50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5.1%。项目拨付力度不足、重点项目带动不强是导致阿里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86.6%,增速继续处于全区第一位。但民间投资基数小,波动大。从投资结构来说,投资完成额和增速的稳定性、连续性不够好,明年如无大型民间资本注入,数据波动影响难以预测。
(四)市场销售稳中有升,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共计65737.1万元,同比增长7.8%。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56702.4万元,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9034.7万元。按消费形态划分,餐饮收入为18247.6万元,商品零售为47489.5万元。消费环境持续优化、消费能力不断提升。
(五)财政收支增长不均,八项支出力度不足。
1-6月份,阿里地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24万元,同比增长2.4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0155万元,同比增长3.2%,其中:八项财政支出共计181838万元,占总支出的51.93%,同比下降9.35%。八项支出持续下滑,影响全地区经济总量和投资完成的增长。社保就业、城乡社区和节能环保等方面支出下降幅度较大。
(六)金融整体运行稳定,存贷总量均有增长。
阿里地区加强金融政策宣传与创新,积极执行差额补贴和综合费用补贴政策,落实好扶贫贷款支持,有效改善金融环境,金融网点运行体系全覆盖,金融保障呈现“金融存量大、信贷增速缓”的态势,积极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上半年,阿里地区各项存款余额148.98亿元,同比增长3.32%。各项贷款余额41.65亿元,同比增长15.6%,阿里地区存、贷款余额环比呈现“双增”态势,整体运行平稳。
(七)交通运输稳定增长,客货运量均有增加。
上半年,阿里地区客运量3.289万人,同比增长58.5%,客运周转量2066万人公里,同比增长36.19%;货运量52.7万吨,同比增长2.59%,货运周转量5031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2%。
(八)旅游市场进入旺季,带动服务业强势增长。
2019年上半年累计共接待游客278691人次,同比增长16.05%。其中,国内游客256569人次,国外游客22122人次,接待游客人次完成全年计划的27.86%;实现旅游总收入42993.31万元,同比增长42.63%。随着法定节日、本地节日和旅游旺季的到来,阿里全面进入旅游旺季。
(九)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速,城乡收入比继续缩小。
近年来,阿里大力实施兴边富民政策,始终把提高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10元,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85元,同比增长12.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5.55,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以两位数增长,且农村增速高于城镇,城乡差距有所缩小,半年能有这样的增速,表明农牧区劳务输出和就业获得的工资相较往年都有较大增长。
(十)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总体运行基本平稳
截止6月底,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到102.3,物价指数控制在103以下,在可控范围之内。八大类指数中,分别是衣着类为100.7、其他用品服务类101.4、食品烟酒类为105,居住类103、生活用品和服务类102、交通通讯类97.4、教育文化娱乐类100.2、医疗保健类99.1。
(十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增加。
截止目前,地区新增就业12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共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期,培训农牧民603人次(其中贫困人员274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560人,实现创收1619万元。
二、值得关注的不确定因素
上半年,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扣年初计划、紧盯年度目标、紧抓项目推进,但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下,阿里地区经济制约短板多、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成本较高、创新驱动不足,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和瓶颈。
(一)经济下行压力大,经济不利因素多
上半年,GDP反馈增速8.8%,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处于“第一方阵”。表明阿里地区经济发展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但经济发展不利因素依然很多。从三次产业来看,一产总体运行平稳;第二产业保持平稳速度;第三产业比重最大,速度最快;从增长亮点来看,建筑业增长保持两位数,交通运输客、货周转量稳固,住餐消费稳增,金融存贷余额“双升”,旅游增长强势,民间投资持续强劲,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过半。从不利因素来看,投资增速低迷,规上工业发展缓慢,规上发电量持续下降,非营利性服务业(财政八项支出)下滑严重。
(二)投资增速持续放缓,经济拉动能力减弱
上半年,阿里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同比下降29.6%,增速仅排全区第四,连续三个月呈下降趋势。一是在去年投资统计口径改革之后,七地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均为负数(那曲除外),但阿里地区增速也仅仅处于中位。进入7、8、9月施工黄金期,恐难达到去年同期水平,投资下降趋势日趋严重。二是随着近几年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及相关政策因素的制约,项目个数锐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投资项目不足的矛盾凸显。三是拨付凭证不足、重点项目开复工缓慢、财政八项支出下降等原因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对阿里地区经济的增长推动力和支撑力大幅减弱,拉动阿里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力减弱。
(三)工业企业增长萎靡,缺乏新的增长点。
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所属都是工业生产范围,所反映的都是工业企业生产活动成果,但产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其一受制于特殊地理条件,阿里地区规上工业企业仅电力公司一家,因火电机组老化及国家政策等原因,电价下调10%,企业自身收入降低,规上增速持续下降。其二规下企业因自身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地区三分之一的规下企业处于停产和关闭状态,加之规模小、产能弱,未能形成规模效应。缺乏产业集群式带动,对工业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对策建议
(一)建设阿里特色产业,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
在西藏,引进外资和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所占比例是影响GDP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阿里地区经济整体结构为“三,二,一”结构,三产是阿里地区经济发展绝对的经济主力,因此发展阿里特色产业、推广阿里旅游品牌就成为阿里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向。从基础保障设施的建设上,转变为引进外来资本,发展阿里特色产业。以“旅游”为主、“产业”为辅、“投资”巩固。在发展旅游的基础上,带动绿色工业、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完善产业所需基础设施的配置,形成“旅游带产业、产业带投资”体系。
(二)加大项目储备力度,提升投资拉动能力
结合阿里实际,生成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要加强重大项目落地监测,针对超亿元的重点项目,开工时间、资金到位等情况必须实时掌握,防止出现续建重点项目完工后无项目上马、无开工拨付的窘境。二要加强项目相关部门推进力度,深入到项目一线,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保障对365足球比分_世界杯365网站打不开_365bet亚洲投注、阿里地区鼓励非国有投资相关政策的落实,打造服务平台,吸引大企业入驻。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阿里作为典型的投资拉动型、“输血型”经济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地区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快形成增长有支撑、发展有后劲、速度有保障的经济工作新格局。用好政策、用活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发展功能。引导三次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联动发展。转变产业之间发展的“不均衡”,让特色产业“特”起来,让主导产业“强”起来,让辅助产业“硬”起来。